「逢年過節回婆家聚會,碗盤誰要洗?」
林喬崴
哈囉!大家好,我是喬崴姊姊,今天想聊聊一個很多家庭在過年過節都可能遇到的問題:吃完飯,碗盤誰來洗?
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有時卻會引發很大的家庭矛盾。
有一位家族成員回婆家,婆婆熱心準備好吃菜餚款待大家。飯後,這位媳婦並未主動起身說要洗碗盤,婆婆也就默默的清洗著,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小叔有些為自己媽媽抱不平,透過大哥去暗示兄嫂應該主動幫忙,但這位媳婦卻認為小叔也應該幫忙,而不是什麼都靠媳婦,婆婆知道此事後,覺得媳婦太不懂事,反過來要求小叔,最後,搞得婆媳、小叔間關係失和。
喬崴姊姊也曾經和自己的姊妹淘們聊過這議題,讓人驚訝的是,不少人過年過節回婆家,是不會主動洗碗盤,甚至婆婆在廚房張羅飯菜時,也不會過去表示可以幫忙,她們認為各自的原生家庭,各自幫忙準備飯菜和洗碗,這樣比較輕鬆自在,
也比較公平,所以,表示回婆家時的家務,要幫忙也是丈夫或丈夫的兄弟姊妹去幫忙。
喬崴姊姊很佩服這些姊妹的態度,她們有她們的底氣思維,因為,喬崴姊姊是屬於那種怕別人說我是不懂事的媳婦,會禮貌的協助婆婆,覺得該識大體分擔家務。
但,就是因為喬崴姊姊這種個性,也會把一些不平和壓力隱忍下來,為何媳婦就是得幫忙做家務,其他人的期待也是如此,這當中就存在著角色的刻板認定,其實,那是會讓人不舒服和覺得不公平的,那該怎麼做好呢?
喬崴姊姊的建議:
[丈夫在婆家洗碗]
回婆家時,讓丈夫來負責洗碗。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現代、平等的觀念,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,夫妻間的家務應該互相分擔,不必因為性別而有特定的責任。
有些丈夫可能很自然地會在婆家主動承擔這個角色,因為這讓他能夠展現對妻子的支持。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僅讓媳婦感到舒適,也能讓婆家感受到現代夫妻的相處模式。如果丈夫願意在婆家主動洗碗,那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,讓婆婆看到,這個家庭是互相體諒、互相支持的。
不過,丈夫也應該適當地和家人溝通,避免讓婆婆覺得兒子「被使喚」。可以說:「媽媽,今天您辛苦了,讓我來幫忙收拾吧。」這樣既尊重了長輩,也表現出他對家庭的責任感。
[分工的靈活性]
我們再來談談一個比較靈活的做法,就是夫妻可以根據當下的情況,彈性地分工。比如,如果這次回婆家,丈夫很忙或身體不適,那麼妳可以適當地承擔一些家務。
同樣的,回娘家時,如果妳丈夫願意參與,也可以讓他一起幫忙,這樣可以增進和家人的感情。
最重要的是,不要讓「誰該洗碗」成為婚姻中的壓力點。家庭聚會應該是放鬆和愉快的時刻,家務分工也應該是夫妻間自然協商的結果,而不是任何一方的負擔。
溝通是關鍵!
若可以,在回婆家或娘家之前,可以和伴侶提前討論一下分工,看看誰在什麼時候最適合做什麼。這樣的協調不僅能讓彼此更有默契,也能避免當下的尷尬。
[學會適當拒絕]
如果丈夫和家人對你提出不合理的期望,而你感到這樣的行為持續傷害到你的感受,那麼學會適當拒絕是重要的。妳可以選擇在適當的時候不再默默承擔所有的家務,而是禮貌地拒絕,並表明你的立場。
妳可以這樣說: 「我也很願意幫忙,但我希望這是大家共同分擔的工作,而不是只有我來做。如果每次都是我一個人做,這樣對我有點不公平。」
[總結]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。碗盤誰來洗,這個問題乍聽起來好像只是個小事,但其實在很多家庭裡,它不僅是一個家務分工的問題,更涉及到夫妻之間的相處,甚至還包括雙方原生家庭的文化和期待。
如果你能夠在每次聚會中,找到自己和家人相處的平衡點,那這些小問題就不會再成為困擾。記住,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互相幫助和支持,沒有誰就該做怎樣的事,這樣才能建立更和諧的家庭關係。
喜歡我的部落格的朋友,別忘了按讚和訂閱,這樣你才不會錯過更多關於感情和家庭的實用建議。下次見囉!